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等重要论述精神,夯实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推动广大青少年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7月4日至6日,我校组织研学队20余名师生前往陕西省延安市开展 “传承红色基因,强国复兴有我”红色实地走读活动,深入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学习弘扬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回忆伟大历程,感悟历史痕迹7月4日清晨,研学队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上巍然耸立的毛泽东铜像俯瞰着这片红色的土地,师生们深情地注视着伟大的领袖,眼神中充满了敬重与爱意。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有序进入纪念馆,开始了对革命历史的探寻之旅。
纪念馆内,珍贵的历史文物、照片和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师生们驻足观看,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解说,被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打动。从中央苏区从严治党的有益探索,到延安时期的组织建设、思想探索、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每一个板块都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不懈奋斗。
在参观过程中,师生们特别关注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延安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bb体育通过参观学习,师生们深刻认识到,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师生们还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和枣园革命旧址。在杨家岭,他们参观了中央大礼堂,感受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极为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深刻理解了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历史意义。在枣园,他们走进了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在朴素的窑洞生活中感受到了革命家们的不屈意志和坚定信念。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下午,研学队参观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及延安文艺纪念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教育活动。师生们首先来到了延安文艺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照片、文物和艺术品,生动再现了党中央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13年光辉岁月,以及延安文艺的繁荣景象。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逐一参观了各个展厅,重温了《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等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魅力,深刻体会到了延安文艺为人民服务、为时代讴歌的精神内涵。
随后,师生们前往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城东桥儿沟的一座哥特式天主教堂。这座教堂不仅是鲁艺成立初期的上课地点,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培养文艺干部的光辉历程。毛泽东主席曾在此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为鲁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师生们在这座充满历史沧桑的建筑前驻足,聆听讲解员讲述鲁艺的辉煌历史和老一辈革命艺术家的奋斗故事,无不为之动容。
回顾总书记与他的七年知青岁月7月5日,师生们满怀崇敬之情,踏上了前往梁家河的旅程。抵达后,大家首先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村史馆bb体育通过丰富的图片、实物和生动的讲解,详细介绍了梁家河村在党的领导下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历程。师生们被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与乡亲们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故事深深打动,纷纷表示要学习总书记这种心系群众、苦干实干的为民情怀。
随后,师生们来到了知青旧居和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旧址。在这里,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bb体育通过聆听讲解员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带领村民修沼气池、打淤地坝、办铁业社等感人故事,师生们深切感受到了总书记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总书记为榜样,不畏艰难,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铭记大生产精神,瞻仰党徽光芒7月6日,研学队参观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和党徽广场,感受那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清晨,阳光洒满大地,师生们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南泥湾的旅程。他们的第一站是党徽广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广场中央的巨型党徽雕塑格外醒目,高达13.8米,宽19.21米,设计寓意深刻,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不仅是南泥湾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师生们步入展览馆,馆内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主线,bb体育通过大量历史照片、劳动工具、实物陈列以及情景还原等展现手法,全面展示了陕甘宁边区部队、机关学校和工农群众在大生产运动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延安,这片承载着中国革命辉煌历史的黄土地,以其独特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访学习。师生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梁家河、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以及党徽广场等多个红色景点,bb体育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讲解和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深刻感受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此次延安的红色之旅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它不仅让师生们重温了党的光辉历程,更汲取了宝贵的精神养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宝贵的经历和感悟将成为师生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激励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